华宝基金“千亿”光环的背面:业绩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网- APP下载疲软、佣金畸高与管理层更迭中的信任
2025-09-17AYX爱游戏,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体育官网,爱游戏APP下载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监管引导与市场倒逼下持续推进降费改革,行业整体朝着“让利于投资者”和“回归信义本源”的方向转型。然而,在这一大背景下,老牌基金公司华宝基金却屡屡成为反面典型。2025年基金中报数据显示,其旗下多达7只产品交易佣金高于管理费,其中4只为当年新成立的指数基金,最高佣金达管理费的5.39倍。这一现象不仅违背了行业降费趋势,更暴露出公司在产品运作、利益分配与治理结构上的深层问题。与此同时,公司主动权益产品长期业绩低迷,多只基金因规模过小触发清盘,核心基金经理因亏损离职,管理层三年内两度换帅,新任董事长夏雪松虽来自控股股东宝武集团,却缺乏公募行业直接管理经验。昔日“万亿华宝”的豪言壮语与今日的经营困局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这家千亿级公募在规模、业绩与信任三重维度上的系统性危机。
华宝基金的困境首先体现在其产品运作的异常上。作为以低成本为优势的指数基金,本应追求极致的跟踪效率与低交易损耗,但其部分次新产品却成为“佣金黑洞”。数据显示,华宝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联接A的交易佣金高达管理费的5.39倍,居于榜首;华宝中证A500ETF联接A为3.35倍,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为3.17倍,华宝深证100指数发起A为1.63倍。此类现象的背后,是“帮忙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以华宝中证A500ETF联接为例,该基金2025年1月9日成立时份额达10.26亿份,但至同年3月底已骤降至4.94亿份,其中C类份额减少4.55亿份。这类资金偏好低申购费、高流动性的C类份额,在基金成立后迅速撤离,迫使基金经理为应对集中赎回而在二级市场被动卖出持仓,产生高额交易佣金。该基金成立不足六个月即产生22.51万元交易佣金,而同期管理费收入仅为6.73万元,且全部佣金通过恒泰证券单一交易单元支付。类似情况在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联接A等产品中同样存在,70%的佣金流向国融证券。市场质疑,这种“帮忙资金+定向券商交易”的模式已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利益输送链条,普通投资者在不知情中为短期冲量买单,基金的“跟踪误差”也因此被严重放大。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成立半年即跑输基准近4.5个百分点,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联接A近一年跑输比较基准近47个百分点,指数基金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
在指数产品陷入“佣金陷阱”的同时,华宝基金的主动权益板块同样表现乏力。公司首席投资官周晶管理的华宝海外中国混合,2025年上半年交易费是管理费的2.53倍,换手率从去年同期的493.95%飙升至866.99%,频繁交易显著侵蚀收益。在其管理的三年多时间里,该基金累计回报亏损7.81%,近3年总收益为-12.63%,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近50个百分点。这与其作为公司核心投资官的身份极不相称,也反映出投研体系在风控与长期投资理念上的缺失。此外,多位基金经理管理产品长期亏损:汤慧管理的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任职近4年亏损近30%,重仓白酒导致净值大幅回撤;闫旭管理的多只基金因亏损超30%而卸任,其共管基金经理陈龙亦因产品腰斩于2024年底被迫离职;张金涛虽因重仓创新药实现近一年70%的反弹,但仍有一只分散持仓的基金亏损23%。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华宝基金在主动投资领域的策略失效与业绩波动。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已陷入“迷你基金”泛滥与清盘潮的恶性循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宝基金旗下235只产品中,有74只规模低于0.5亿元,占比高达31.49%;75只主动权益产品中,有33只规模不足0.5亿元,占比44%。2024年,公司清盘产品多达9只;进入2025年,华宝远景、华宝远恒、宝裕纯债等多只基金相继发布清盘预警或清算报告。基金经理庄皓亮于8月23日因个人原因离职,其管理的华宝高端装备基金规模不足2000万元,即便2025年Wind军工指数上涨近20%,仍无力回天,凸显“小基金困局”的普遍性。投资者信心的流失,使得公司产品规模难以形成正向循环,反而陷入“发行—缩水—清盘”的怪圈。
在经营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华宝基金的产品结构也显现出严重失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约为3557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基金贡献了近半壁江山,占比接近50%。而更能体现投研实力的权益与固收业务则相对薄弱,债券型基金规模仅为375.61亿元,占总规模比重仅10.56%。股票型基金规模不足3亿元,混合型基金约160亿元,主动权益类产品整体占比不足5%。这种“重货基、轻权益”的结构,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愈发脆弱。货币基金收益吸引力持续下降,而权益端又缺乏爆款产品和明星基金经理支撑,导致公司规模增长陷入“虚胖”困境。在2025年科技牛市行情中,沪深300指数近一年上涨33.94%,华宝基金旗下超三分之一的主动权益产品跑输基准;全市场有25只基金年内涨幅翻倍,无一出自华宝;近一年涨超100%的506只基金中,华宝仅占8只,且多为被动指数产品。这表明公司在把握市场主线、创造超额收益方面能力不足。
面对如此困局,华宝基金的管理层也在2025年迎来重大调整。8月23日,原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夏雪松接任。这是公司三年内第二次更换董事长,引发市场对战略连续性的广泛质疑。黄孔威2022年7月上任时曾提出“五年内管理规模突破万亿”的宏伟目标,但现实是,截至2025年8月,公司规模为3647.26亿元,较其上任时的3706.07亿元不增反降,与“万亿目标”相去甚远。尽管其任内推动指数业务发展,权益类ETF规模突破千亿元,形成“硬科技”ETF矩阵,但主动权益的持续疲软和迷你基金泛滥,暴露了投研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的本质。券业观研指出,同期头部公司非货币规模动辄增长数千亿,华宝基金的“进步”在激烈竞争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新任董事长夏雪松同样出身“宝钢系”,曾任宝信软件董事长,拥有丰富的企业财务与管理经验,但并无公募基金行业从业背景。虽然他在8月1日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在宝信软件期间提出“成为中国一流的信息科技产业公司”的目标,但其经验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信息化领域,与公募基金的投研管理、市场运作存在显著跨界差异。此次任命被市场视为股东方的“内部安排”,而非为公司量身定制的“破局者”。投资者普遍担忧,缺乏行业实战经验的高管能否快速理解公募业务本质,制定出贴合市场趋势的发展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9月9日,原中加基金董事长夏英正式出任华宝基金常务副总经理,被视为补强固收短板的关键举措。夏英在中加基金期间,带领公司管理规模从31.97亿元增至1195.04亿元,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其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总规模比重高达85.96%。相比之下,华宝基金的债券业务仅占10.56%,在行业中排名已跌至第72位。夏英的加盟,无疑为华宝基金补齐短板带来希望,也为“跨界”董事长夏雪松提供了一位懂市场、有战功的副手,有助于稳定军心。
然而,华宝基金要走出当前困局,或需跨越三重鸿沟。其一,规模增长陷入困局。货币基金主导的“虚胖”模式难以为继,而权益与固收产品缺乏吸引力,导致资金流入乏力。其二,投研竞争力不足。黄孔威任内的投研改革未能转化为持续的业绩竞争力,科技类ETF在2025年行情中仅实现“领先”而非“领跑”,明星基金经理流失、新生代经验不足等问题突出。其三,品牌信任危机凸显。三年内两度换帅、迷你基金清盘、佣金畸高等问题,已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在竞争白热化的公募行业中,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管理稳定、业绩可靠的头部公司。
华宝基金在2025年所面临的,是一场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危机。从产品运作的异常到主动权益的疲软,从结构性失衡到管理层动荡,每一个问题都指向公司治理与战略执行的深层缺陷。新管理层的组合——“跨界”董事长夏雪松与“战功赫赫”的常务副总夏英——能否实现互补,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