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活检专场 第八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8th SIMOS)大咖云集 邀您相聚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网- APP下载
2025-10-16AYX爱游戏,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体育官网,爱游戏APP下载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和转化医学网承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作为学术支持的
今年,8th SIMOS将延续精益求精的态度,深度融合转化医学与临床实践,特邀多名国内院士及海内外知名专家。本次会议将围绕肿瘤复旦肿瘤八大亚专科特色诊疗体系展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护理、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的探讨。同时对液体活检、类器官、单细胞&多组学、人工智能等转化研究与临床攻关并重的核心议题展开全方位研讨。
以往昔为鉴,可知兴替而益前路。2025年SIMOS将开启崭新征程,见证我国肿瘤内科学驶向更加全面化、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肿瘤治疗时代,加速推进转化研究,持续秉持“全球指南与中国实践”“基础与临床一体化”深度融合!
在此,诚邀您与众专家一起线下相聚,共探转化医学落地路径、共享亚专科诊疗经验,与您共话肿瘤治疗的未来之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淋巴瘤专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淋巴瘤的诊疗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青年委员会委员、老年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鼻咽癌防治分会委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14.9 美国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访学1年,2016.12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外聘半年,2018.2-2018.8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援疆半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BLOOD、LEULEMIA、 Cell Rep Med、Cancer Letter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现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主要从事肿瘤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精准诊疗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以唯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Mol Cell (2篇)、EMBO J、Nat Commun、Cancer Re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原创探索项目、国家基金重点专项等30余项科研课题。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正教授(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医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双聘教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Fellow(会士)。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 曾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2011—2018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正教授,生物医疗仪器方向负责人。共发表NATURE、PNAS等SCI论文140余篇,他引7300余次。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一项, 国内外专利二十余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担任细胞分析领域期刊Cytometry Part A (影响因子4.25)副主编,国家外专局“海外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和信息学部会评专家,科技部十四五规划诊疗装备专项光电设备专家召集人。主要研究活体无创光学成像检测与疾病的智能快速检测技术及老年痴呆症光疗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医疗特长:消化道恶性肿瘤,GIST,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治疗。2011.8-2012.2 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胃肠肿瘤内科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内科治疗。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20余篇 ;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基金及CSCO基金项目。现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CRHA)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SNET)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CNET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委会青年委员、ASCO及 CSCO会员。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研究骨干,现任研究生院院长、肿瘤生物标志物与精准防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Oncol、Nat Genet、Gastroenterology、Gut、Am J Hum Genet、Cell Genom等国际高水平期刊,累计SCI他引1万余次。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和胃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教授,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系本科,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贺福初和Leroy Hood院士,专注肿瘤标记物研究。曾任美国FDA医疗器械评审委员,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及博导,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拥有20余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014年联合创立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肿瘤捕手”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产品,用于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产品已上市并纳入医疗权威指南。胡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CTC专家协作组组长、中国CTC产业联盟理事长等职,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和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医疗特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瘤及胸膜间皮瘤的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1997年晋升为肿瘤内科主治医师。2001年及2004年分别获得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2004年起,一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08.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1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8.12晋升为主任医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卫计委重点项目等多项。作为发明人之一获得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科研方向1.胸部肿瘤的化学治疗及免疫基因治疗; 2.基于肿瘤突变新抗原的个体化疫苗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2001 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7 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做博士后,2007 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faculty 和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在国外期间主要从事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非编码RNA与DNA 甲基化相互关系研究。回国后,专注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在临床重要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核内miRNA 激活功能研究。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高分辨率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检测方法GPS(guide positioning sequencing)和分析软件,已获国内和国际授权专利,GPS 可实现甲基化精准检测和胞嘧啶高覆盖率(96%),解决了WGBS 甲基化检测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提出了DNA 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新模式;发现肿瘤的共有标志物,命名为全癌标志物(Universal Cancer Only Marker, UCOM),在超过25种人体肿瘤种得到验证并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为肿瘤共有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发现miRNA 在细胞核和胞浆中的作用机制截然不同,将这种细胞核内具有激活作用的miRNA 命名为NamiRNA(nuclear activating miRNA),并发现NamiRNA 能够在局部和全基因组水平改变靶位点染色质状态,发挥其独特的转录激活作用,提出了NamiRNA-增强子-基因激活全新机制;发现RNA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等存在与人体基因组共有的序列,命名为人也序列(Human Identical Sequence,HIS),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元件,也是其致病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全新策略。已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AMA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 余篇,获得国内国际授权专利7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青年拔尖人才、复旦肿瘤厦门医院院长助理、肿瘤内科执行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海峡交流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博士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浦东院区检验科负责人)浦江人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 擅长领域:肿瘤的诊疗及耐药机制的研究。社会兼职:上海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秘书长、上海抗癌协会理事、国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等。获奖: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2次(均第一完成人,2018、2020)、二等奖1次(2023)、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金奖1次(第一完成人,2021)、银奖2次(2012、2018)、上海市医务创新奖1次(2023)、徐汇工匠(2024)。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杰青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山东省检验医学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研究方向为肿瘤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应用,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自然等7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以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 等发表SCI论文35篇,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青委常委、长江学术带乳腺癌联盟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骨干,发表文章20余篇,收录于Cancer commun、J Exp Med、Clin Transl Med、J Transl Med、Cell Death Dis、npj breast、Cancer等杂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Frontiers in Oncology 杂志编辑。